安徽譯博翻譯小編為您帶來一篇關(guān)于翻譯技巧的文章。安徽譯博翻譯是安徽翻譯公司中的佼佼者,立足合肥,輻射全國,爭做專業(yè)、優(yōu)質(zhì)的合肥翻譯公司。
楊絳先生總結(jié)的幾個翻譯技巧值得我們后輩借鑒:
翻譯包括以下幾道工序。
一、 以句為單位,譯妥每一句
翻譯總挨著原文的一句一句翻,但愿文一句,不一定是譯文的一句。原文冗長的復(fù)句,可以包含主句、分句、形容詞組、副詞組等等。按漢文語法,一個句子里容納不下許多分句和詞組。如果必定要按原著一句還它一句,就達不出原文的意義;所以斷句是免不了的?墒侨绻麛嗑洳划,或斷成的一句句排列次序不當,譯文還是達不出原文的意義。怎樣斷句,怎么組合(即排列)斷成的一句句,沒有一定的規(guī)律,不過還是有個方法,也有個原則。
方法是分清這一句里的主句、分句、以及各種詞組;并認明以上各部分的從屬關(guān)系。在這個基礎(chǔ)上,把原句斷成幾句,重新組合。不論原句多么曲折繁復(fù),讀懂了,總分得清。好比九連環(huán),一環(huán)扣一環(huán),可是能套上就能解開。
原則是突出主句,并襯托出各部分之間的從屬關(guān)系。主句沒有固定的位置,可在前,可在后,可在中間,甚至也可切斷。從屬的各分句、各詞組都要安放在合適的位置,使這一組重新組合的斷句,讀起來和原文的那一句是同一個意思,也是同樣的說法。在組合這些斷句的工序里,不能有所遺漏,也不能增添,好比拼七巧板,原是正方形,可改成長方形,但重拼時不能減少一塊或增添一塊板。
二 、把原文的一句句連綴成章
譯文是按原文一句挨一句翻的,成章好像算不上一道工序。因為原句分斷后,這組短句在翻譯得過程里,已經(jīng)力求上下連貫,前后呼應(yīng),并傳出原句的語氣聲調(diào)。可是句內(nèi)各部分的次序已有顛倒,譯者連綴成章的不是原文的一句句,而是原文句子里或前或后或中間的部分。因此連綴成章不僅要注意重新組合的短句是否連貫,還需注意上一段和下一段是否連貫,每一主句的意義是否明顯等等。尤需注意的是原文第一句里的短句,不能混入原文第二句;原文第二句內(nèi)的短句,不能混入原文第一句。原文的每一句是一個單位,和上句下句嚴格圈斷。因為鄰近的短句如果相混,會走失原文的語氣和語意。通讀全部譯文時,必須對照原文。如果文理不順,只能在原文每一句的內(nèi)部作文字上的調(diào)正和妥洽。
三 、洗練全文
把譯成的句子連起來,即使句句通順,有時也難免重疊呆滯的毛病。如果原文并不重疊呆滯,那就是連綴笨拙的緣故了。西文語法和漢文語法繁簡各有不同。例如西文常用關(guān)系代詞,漢文不用關(guān)系代詞,但另有方法免去代詞。西文語法,常用“因為”、“所以”來表達因果關(guān)系。漢文只需把句子一倒,因果關(guān)系就很分明。
四、 選擇最適當?shù)淖?/p>
翻譯同一語系的文字,常有危險誤用字面相同而意義不同的字,所謂“靠不住的朋友”(Les faux amis)。英國某首相夫人告訴一位法國朋友:“我丈夫帶了好多文件開內(nèi)閣會議去了。”可是她的法文卻說成:“我丈夫帶了好多手紙上廁所去了。”英文和法文的“小房間”(cabinet)字面相同而所指不同,是不可靠的朋友;而“紙”由上下文的聯(lián)系,產(chǎn)生了不同的解釋。在西文文字和漢文之間沒有這種危險。
可是同一語系的文字相近,找到對當?shù)淖直容^容易。漢語和西方語系的文字相去很遠,而漢文的詞匯又非常豐富,如果譯者不能掌握,那些文字只陌生地躲在遠處,不聽使喚。譯者雖然了解原文的意義,表達原意所需要的文字不能招之即來,就格格不吐,說不成話。英漢、法漢、西漢語等字典里的漢語詮釋,當然可以幫忙,不過上下文不同,用字也就不同,有時字典上的字也并不適用。所以譯者需儲有大量詞匯:通俗的、典雅的、說理的、敘述的、形容的等等,供他隨意運用。譯者如果詞匯貧乏,即使精通西方語文,也不能把原文的意思,如原作那樣表達出來。
選字有許多特殊的困難。
一個概念的名字概括許多意思,而一般人對這個概念并沒有明確的認識。為一個概念定名就很困難,嚴復(fù)《天演論》譯例所謂“一名之立,旬月踟躕”。便是定下名目,附上原文,往往還需加注說明。
沒有等同事物的字,三國時釋之謙翻譯佛經(jīng)時所謂“名物不同”,壓根兒無法翻譯。有的譯者采用音譯,附上原文,加注說明。這就等于不翻譯,只加注解釋。有的采用相似的字而加注說明。
雙關(guān)語很難音義兼顧。便是挖空心思,也只靠偶然巧合,還不免帶幾分勉強。一般只能顧全更重要的一頭。
翻專門術(shù)語,需了解那門專業(yè)所指的意思,不能按字面敷衍,盡管翻譯的不是講那門專業(yè)的著作而只在小說里偶爾提到。
有特殊解釋的字,只能參考各專家的注釋。
以上所舉的種種特殊困難,各有特殊的解決法;譯者最不易調(diào)度的,確實普通文字。我詞匯貧乏,恰當?shù)淖滞荒芤幌刖蛠,需一換再換,才找到比較恰當?shù)摹?/p>
五 、注釋
譯者少不了為本國讀者做注解,原版編者的注釋對譯者有用,對閱讀譯本的讀者未必同樣合用。不同時代、不同地域的風土習慣各有不同,譯者需為本國讀者著想,為他們做注。試舉一例。
《小癩子》里的小癩子自稱“托美思河上的小癩子”。他說只因為他是在托美思河上的磨房里出生的,所以他名正言順地是托美思河上的小癩子。“河上”的“上”字,原文是“en”,只能譯“河上”或“河中”、“河里”,不能譯作“河邊”?墒且粋人怎能在河上或河里出生呢?除非在船上。這里就需要注解了。從前西班牙的磨房借用水力推磨,磨房浮系在水上的激流中(參看《唐吉訶德》第二部第二十九章),磨房浮在水上。
我翻譯的《吉爾.布拉斯》里,有醫(yī)家相爭一節(jié),我曾因為做這一個注,讀了整整一小本古醫(yī)書。我得明白他們相爭的道理,才能用上適當?shù)恼Z言。
又如原文里兄弟、姊妹、叔、伯、舅、姨、甥、侄等名稱,不像我國各有分別,而譯文里有時不變含糊,這倒不必用注解,可是也得費工夫查究分辨。讀者往往看不到譯者這些方面下的功夫。不過花了功夫,增添常識,也是譯者的意外收獲。
六 、其他
有些漢語常用的四字句如“風和日暖”、“理直氣壯”等。這類詞兒因為用熟了,多少帶些固定性,應(yīng)用的時候就得小心。因為翻譯西方文字的時候,往往只有一半適用,另一半改掉又不合適,用商也不合適。例如我的譯文曾用“和風朗日”,而原文只有空氣,沒有風,因此改為“天氣晴和”。又例如我國常用語是“理直氣壯”,而原文卻是“理直義正”。我用了這四字又嫌生硬,改為“合乎正義公道。”
由此聯(lián)想到成語的翻譯。漢文和西方成語如果只有半句相似,當然不能移用;即使意義完全相同,表達的方式不同也不該移用。因為成語帶有本土風味。保持不同的說法,可以保持異國情調(diào)。
翻譯行業(yè)是朝陽產(chǎn)業(yè),隨著需求量增大,客戶對質(zhì)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。安徽譯博翻譯致力于成為合肥專業(yè)、優(yōu)質(zhì)、優(yōu)惠的翻譯公司,堅守翻譯行業(yè)的職業(yè)素養(yǎng),整合優(yōu)質(zhì)譯員資源,全心服務(wù)客戶。
2020-01-03安徽譯博翻譯助力中埃國際項目合作發(fā)展
2019-09-19口譯犯錯時的對策
2019-09-18法律英語翻譯的幾大要點
2019-09-17學(xué)英語翻譯不可不知的術(shù)語及含義
2019-09-16翻譯,要培養(yǎng)自己的專業(yè)領(lǐng)域
2019-09-12漢譯英幾則技巧
2019-09-11中譯英幾大忌
2019-09-10口譯員記憶訓(xùn)練指南
2019-09-09筆譯工作中須掌握的基礎(chǔ)技巧
2019-09-06筆譯能力提升小技巧
支付寶
微信
銀行轉(zhuǎn)賬:1023 4010 2100 0993 6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