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翻譯行業(yè)的歷史

中國早在漢朝以前就有翻譯的存在,翻譯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,縱觀中國歷史,可以說迄今為止曾出現(xiàn)過三次翻譯高潮。
今天,安徽譯博翻譯小編為您帶來一篇關于中國翻譯行業(yè)歷史的文章。安徽譯博翻譯一直致力于成為合肥優(yōu)質、高效的翻譯公司!

譯者,古已有之。在世界各民族的形成、發(fā)展、交流以至于戰(zhàn)爭中都少不了翻譯。在我國,約2 200年前,由漢朝許慎編寫的《說文解字》 中,就對“譯”字進行了這樣的解釋:“傳譯四夷之言者”。同是漢朝的劉向在《說苑•善說》中對翻譯也有記載:“于是乃召越譯,乃楚說之(召來懂越語的翻譯,將越語翻譯成楚語)”。

 

許慎、劉向雖為漢朝人,但其書中記載的都是先秦以來的文字詮釋及史事。這說明,中國早在漢朝以前就有翻譯的存在,翻譯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??v觀中國歷史,可以說迄今為止曾出現(xiàn)過三次翻譯高潮:

 

1. 東漢至唐宋的佛經(jīng)翻譯

天竺佛經(jīng)的傳人和翻譯始于漢代,南北朝時達到高峰,并一直持續(xù)到唐宋而不衰。在長達1 000多年的佛教歷史發(fā)展過程中,人們傳入并翻譯出了 5 000多卷佛經(jīng),對古老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產(chǎn)生了極大的影響。我們耳熟能詳?shù)奶粕蝗胤◣熜拾仙缴嫠?,西去天竺取?jīng)一事千古流傳,他嘔心瀝血翻譯而成的佛經(jīng)可以說是這ー時期翻譯活動的代表作。 同吋,玄奘和鳩摩羅什、真諦一起被譽為中國佛教史上三大佛經(jīng)翻譯家, 他們翻譯的佛經(jīng)不僅對中國佛教的發(fā)展、而且對朝鮮半島和日本佛教的發(fā)展也帶來了極為重要的影響。

 

2.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譯

這一時期的翻譯活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,從翻譯的內容和形式上看,體現(xiàn)了中西文化平等且平和的交流。促使這一時期出現(xiàn)科技翻譯高潮的原因雖多,但學界一般都認為首先應歸結為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。這ー時期的翻譯活動對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是雙向的,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。盡管迄今為止史學界關于明末清初“資本主義萌芽” 的討論分別在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出現(xiàn)過兩次高潮,而且對于所謂 “資本主義萌芽”問題的定義有很多分岐,也沒有對那ー時期的“資本主義萌芽”為何失敗等問題做出最終的定論,但是明末清初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應該和這一時期的科技翻譯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 

這一期間的科技翻譯活動中,最有影響的應該首推徐光啟對《幾何原本》的翻譯?!稁缀卧尽肥枪畔ED數(shù)學家歐幾里得(Euclid)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于公元前3世紀編成的。許多學者認為這部世界古代數(shù)學名著所代表的邏輯推理方法,再加上科學實驗,是世界近代科學產(chǎn)生和發(fā)展的重要前提。因之徐光啟等的翻譯為“會通”中西文化,引進西方科學技木,推進明末清初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
 

3. 清末民初的西學翻譯

嚴復根據(jù)英國哲學家赫胥黎的《進化論與倫理學》而翻譯出的《天演論》堪稱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,為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他本人也作為清末著名啟蒙主義思想家、“清季輸入歐化之第一 人(梁啟超語)”而名垂千古。這ー時期與嚴復并稱于世的當屬林紓(林琴南)。1899年,林譯《巴黎茶花女遺事》一問世,便不脛而走,一時間洛陽紙貴,他的桐城派古文之優(yōu)美文筆與茶花女悲歡離合的故事給人們帶來了美的饗宴。在這ー時期,最重要的是嚴復提出了關于評價翻譯標準的“信、達、雅”三原則,近代譯壇一直將其尊為翻譯標準的“金科玉律”,而譯壇百年來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這三原則的研討和爭論。百年 來中國譯壇上活躍著眾多大家的身影,這些大家們的辛勤勞作為中國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
 

應該說,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信息時代,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(fā)展,文化交流不斷深入,如今我們又迎來了第四次翻譯高潮。在這個信息高度泛濫的世界上,我們更應該順應歷史的要求,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。

本期的內容各位讀者覺得如何?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各位聯(lián)系安徽譯博翻譯,譯博翻譯是立足于合肥的優(yōu)質翻譯服務公司!